
8月24日,由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主辦、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與合富中國協辦的“耳鼻咽喉內鏡微創手術規範化體係學術會議暨手術沙龍”在廣州成功舉辦。來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、廣東省人民醫院、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等十餘家醫院的權威專家齊聚一堂,圍繞內鏡微創手術規範化體係展開深度研討。值得關注的是,本次沙龍通過手術醫教研數智化平台“邁塔威”實現全國直播,吸引超2.2萬名醫務人員在線參與,成爲實現耳鼻喉領域技術下沈與資源共享。
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楊海弟教授在致辭中指出,本次學術會議以三大核心目標爲導向:一是搭建開放交流平台:通過手術演示與實時互動,促進專家間的經驗共享與技術碰撞;二是驗證數智化平台效能:首次應用“邁塔威”手術醫教研數智化平台,實現8路同軸錄制、遠程支援、語音及圈畫雙向溝通等功能,並同步完成影像數據的數字化存儲,爲科研與教學提供支撐;三是啓動多中心研究課題:聯合省內多家醫院開展“耳鼻咽喉內鏡微創手術規範化體係”多中心研究,旨在制定技術標準、推動基層技術普及,提升整體手術質量。
會議期間,楊海弟教授團隊通過“邁塔威”平台直播演示了三場高難度手術,並同步發起現場專家討論:右側多道人工耳蝸植入術、耳內鏡下CO2激光輔助下人工镫骨植入術、右側骨錨式助聽器(BAHA Attract)置入術。
一上午的會議中,手術室與會議室的互動熱潮此起彼伏,成爲本次沙龍最鮮活的注腳。在首台右側多道人工耳蝸植入術演示中,楊海弟教授通過“邁塔威”平台實時傳輸內鏡畫面,其操作細節纖毫畢現地投射至會議室大屏。當教授輕推電極至耳蝸鼓階時,會議室中,現場專家立即通過語音就植入路徑與教授互動,這一來一回的“雲端協作”,僅耗時十餘秒,卻凝聚了多位頂尖專家的集體智慧。
整場沙龍中,“邁塔威”平台的雙向圈畫、語音標注、多屏聯動等功能,將傳統“單向觀摩”轉變爲“多向共創”。專家們或低頭凝視屏幕勾畫重點,或舉臂指向虛空討論路徑,或通過語音搶答技術要點,思想在數字空間中激烈碰撞,仿佛置身同一間手術室。正如一位參會專家感慨:“這種‘零距離’的跨屏協作,讓基層醫生也能‘站在巨人肩膀上’學習。”
與會專家還就“規範化體係建立”“基層實時指導機制”“醫療同質化路徑”等議題展開討論。現場專家表示:“通過‘邁塔威’平台,基層醫院可隨時接入頂級專家資源,這對縮小區域技術差距意義重大。”另有專家提出:“標準化手術流程與數字化工具的結合,將爲醫療質量管控提供可量化的依據。”
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,標志著耳鼻咽喉內鏡微創手術領域正式邁入“數智化協作”新階段。未來,隨著多中心研究課題的推進與“邁塔威”平台的廣泛應用,更多基層患者有望享受到均質化的優質醫療服務。